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394|回复: 0

探索食药用真菌营养健康的“秘界”

[复制链接]

16

主题

0

回帖

50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50
发表于 2023-7-28 17:47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杨焱在猴头菇新品种示范基地进行指导。7月的午后,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加工室主任杨焱的办公室内,养生壶中滚着桑黄茶,蒸腾起阵阵水雾。“桑黄是我们研究的珍稀药用真菌品种,有着提高免疫力、抗肿瘤、降尿酸等功效。”作为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的秘书长,她时刻不忘给每一位来访者介绍这一珍稀的药用真菌。20多年来,杨焱始终扎根于食药用真菌领域的研究,以满腔的热情、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细腻的女性视角,致力于探索真菌营养健康的“秘界”。解开食药用真菌的“营养密码”从小就崇拜居里夫人,杨焱一心想要从事科研工作,本科从南京农业大学的微生物专业毕业后,她初次接触到食用菌领域。在与食用菌打交道的过程中,杨焱意识到,要解开食药用菌健康功能的神秘面纱,现有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,于是,她又攻读了江南大学食品科学的博士研究生,在食用菌深加工领域扎了根。凭着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,如今,她也成了行业内优秀的女性科技人员。真菌中的多糖被誉为“21世纪的健康卫士”,是提高机体免疫力、防病抗病的功效物质,然而,我国食药用真菌深加工率却较低,难以高值利用。“如果可以搞清食药用真菌中多糖的构效关系,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发利用。”为此,杨焱带领团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,揭示了30多种食药用菌活性多糖功效作用的结构基础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但杨焱甘之如饴,因为热爱,所以不觉得枯燥。她和团队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糖的精准质控和高效制备技术,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,助力中国食药用菌活性多糖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。“随着科研的深入,感兴趣的点不断出现,想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多。”凭借着女性敏锐的洞察力,杨焱总能在细微之处发现科研的新方向。“现在市面上的香菇为什么不香了?”“如何在加工中对其风味进行强化”……这些问题和思考又将她带入了探索食用菌风味的研究领域,她带领团队又经历了近10年的研究,解析了香菇、杏鲍菇等食用菌风味产生的机制,同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发了减盐增鲜的菇精等15种菌菇源风味食品。最近,她又开启了菌物蛋白的研究。“菌物蛋白富含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,是一种重要的食物蛋白质资源。”谈到研究的新进展,她目光明亮,神采飞扬。打造乡村振兴的全产业链条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特色产业,食用菌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,但却面临着鲜品供大于求、产业整体效益下滑的问题。”在杨焱看来,打通产业全链条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。于是,她带领团队选育出高产多糖的猴头菌新品种“沪猴3号”,在农业种质资源交易平台上实现首个食用菌新品种的转让,利用该品种栽培的子实体制作成口服液、固体饮料等多种健康产品,销量十分可观。“‘沪猴3号’带动了农户栽培的积极性,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。”此外,杨焱还在2019年牵头组织成立了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,带动从事桑黄种、产、销的企业从8家发展到400多家。她和团队多年来也持续做着桑黄的研究,为桑黄走向千家万户、造福人类健康提供科技力量。几十年如一日,杨焱始终将一腔赤诚献给这份事业。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,她今后也将深耕食用菌领域研究,为农业高质量发展、人民高品质生活而不断开拓创新。文/饶茗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